當辦公室的媽媽在吐槽 “都2017年了,公立學校居然還在給學生發磁帶” ,。在數碼影像泛濫的當下,仍然有一群偏執狂對一次成像抱有堅定信念,在今年9月14日完成了一個自嘲著 “不可能完成的項目” —— 將40年前宣告破產的寶麗來進行重新復刻,推出了Polariod Originals OneStep 2,經典彩虹機的生命就此獲得延續。
這些過時的舊物件,大多數人認為 “矯情” 的復古情懷,在我看來,卻是有著真實體積的浪漫證據。
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的出現,雖然改變了拍照的方式,但也讓人們逐漸對圖像變得麻木。人們想記錄和保留一些畫面,但當它們被即時預覽、反復挑選、最后躺在SD卡和手機相冊里時,卻又變得沒那么珍貴了。
很巧妙的是,韓國Srcew Bar團隊開發了這樣一款看似跟時代脫軌的攝影App,名為「 Gudak Cam 」,它可以讓你的智能手機瞬間變成一部傻瓜相機。
就像Gudak Cam在啟動頁顯示的slogan “Preview kills the moment.” 那樣,開發團隊試圖讓數字化時代的人們回歸傳統膠片攝影,重新獲取珍視 “精彩一刻” 的能力,感受攝影最初帶來的樂趣。無論拍攝出的畫面美或丑,在選擇按下快門的那一刻,都是值得被紀念的。
Gudak Cam的主界面致敬了柯達一次性相機經典機型「 FunSaver 」的背面。去除數碼相機的即時預覽功能,只留下簡單且必須的拍攝功能: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取景器、一個快門按鈕、一個閃光燈、一個計數器(提示當前拍攝剩余張數),以及一個類似暗盒的地方(用于生成和查看已拍攝的照片)。
值得夸贊的小細節是模擬音效。當按下快門按鈕,在常規的 “咔嚓” 一聲后,Gudak Cam還會發出模仿膠卷過片的 “咔嗒咔嗒” 聲。而開啟閃光燈時,會有類似發射光束的尖銳聲音。
,一次只能拍一卷(24張),拍完一卷后要等一個小時才能開始拍下一卷。并且還要等待72小時 “洗膠卷” 的過程,最后回到應用程序,通過手動點擊 “暗盒” 位置來生成照片。
不可否認,Gudak Cam的本質依然是一款濾鏡App,但它模擬出的傻瓜機成像效果卻相當 “真實自然”。接下來,我想嘗試用自己拍攝的Gudak照片,來展開說說這些具體模擬出的濾鏡效果。
模擬效果之一:整體圖像中間是清晰的,但周圍非常模糊,甚至有明顯的撕扯感。這是因為傻瓜相機的鏡頭本身成像質量不佳,只有中間部分稍顯銳利,而邊緣部分則處理得很糟糕。
模擬效果之二:拍攝物體周圍會有或藍或紅的色邊。這是由于鏡頭色散導致的,跟數碼相機的 “紫邊現象” 是一個道理。
/////
模擬效果之三:漏光。漏光是一種由殘缺美衍生出的小樂趣,在Gudak Cam上,一卷24張的漏光概率大概是0.1%(3-4張)左右。但這些隨機的漏光效果并不完全真實,因為同一個機器的漏光位置相對比較固定,大部分出現在邊緣位置,而畫面正中間出現漏光是很少見的。
模擬效果之四:顆粒感。這大概是所有膠卷愛好者最迷戀的一點,雖然是模擬,但總體看起來還是比較像的。
在YouTube上,有人用Gudak Cam和原版柯達傻瓜機「FunSaver」拍攝同一個畫面,從出片效果來看,Gudak Cam并沒有輸喔。
/////
不管這場由Gudak Cam重新掀起的膠片風潮能持續多久,至少在人人習慣數字成像的今天,這24張沒有被即時預覽的照片,多多少少還能喚起一些值得的等待和回味吧。
?
分享你的一刻
讓我也看看
▲
關注 “當代生活是垃圾”
成為終身垃圾會員,免繳管理費